1942年至今,69年了,金壇一對顧姓父子接力,像親人一樣,默默地守護著一位新四軍無名女烈士的墓。此事在當?shù)乇粋鳛榧言挕?
今年,金壇展開“慰烈工程”,無名女烈士也將遷入當?shù)亓沂苛陥@。作為無名女烈士墓的守護者,72歲的顧鎖保表示,以后他還會每年帶上子女去祭奠烈士。
□通訊員 孔雋斌楊雙 快報記者 李夢雅
女戰(zhàn)士犧牲時才18歲
出生于1939年的顧鎖保,是金壇市指前鎮(zhèn)豐產(chǎn)村人。顧家與那位新四軍無名女烈士的淵源要追溯到1942年抗戰(zhàn)時期。
1942年6月的一天,新四軍一支小分隊在茅山地區(qū)遭遇日本鬼子掃蕩,一名18歲的新四軍女戰(zhàn)士在戰(zhàn)斗中身負重傷。這名女戰(zhàn)士來不及轉(zhuǎn)移送后方醫(yī)院,就被臨時安置在豐產(chǎn)村顧家附近的一個磨房里。盡管當時村民們想盡了辦法為女戰(zhàn)士治傷,但因為缺少藥品,再加上當時天氣炎熱,女戰(zhàn)士在受傷之后,又感染了痢疾。幾天之后,由于傷情和病情太過嚴重,女戰(zhàn)士犧牲了。
“她是外地人,在本地也沒有親人,我父親和村民們冒著巨大風險,大家一起湊錢買了一口棺材,將連姓名都不知道的女戰(zhàn)士放在了附近的山崗上!鳖欐i保說。
69年守護“烈士姑姑”
自這位新四軍女戰(zhàn)士犧牲之后,顧根喜便主動做起了守墓人。當時,考慮到女烈士的家人以后可能會找過來把人接回去,顧根喜和村民們按照習俗,并沒有將女烈士安葬入土,而是在棺材上蓋了土。一年又一年,女烈士棺材上的土也越蓋越厚,最終形成了一個墳墓。
“我記事起,父親就帶著我們?nèi)吣梗液斑@個女同志姑姑!鳖欐i保說,特別是清明前的時候,父親就會帶著紙錢和一些供品到女烈士墓前祭拜。“我們這些小輩,就會給姑姑磕頭,她那么年輕就為了革命犧牲了,也沒有家人,其實真的很可憐的!
1984年年底,顧根喜生了一場大病,臨終前,老人家拉住兒子顧鎖保說,“新四軍姑姑就交給你了,你要像看護咱們家祖墳一樣守護著她的墓!”
從此,顧鎖保接過父親的接力棒,承擔起義務守護女烈士墓的責任。27年來,每逢節(jié)日顧鎖保都會按照當?shù)仫L俗,來到女烈士墓前,祭奠烈士英魂。
遷到祖墳地立起墓碑
2006年,女烈士墓所在的地方平整土地,顧鎖保為了更好地照看女烈士墓,個人出資兩千多元,把葬在偏僻山崗上的女烈士墓遷到了自己祖墳地里。2010年,他又以顧家子孫的名義,特地給女烈士豎起了烈士墓碑。
顧鎖保父子接力為女烈士掃墓的事,感染了自家后代和當?shù)卮迕瘛n欐i保的子女們從外地回到家中后,總會主動提出來,要到女烈士墓前去拜一拜。不僅如此,當?shù)氐拇迕裰灰?jīng)過墓地,也會祭拜。
這些年來,最讓顧鎖保覺得遺憾的是,當時父親沒能問到這位無名女烈士叫什么名字,來自哪里。“我們一直在等她的家人,中國人都講究葉落歸根,但是我父親說,當年為了防止泄密,新四軍的真實姓名什么的很少會自己透露。”顧鎖保說,這成了他最大的遺憾。
今年大寒遷入烈士陵園
如今,顧鎖保自己也老了,幾個子女都生活在外地,老顧擔心自己百年之后,子女們無法像他一樣每年都能準時回來守護女烈士的墓。恰在此時,金壇市政府開展的“慰烈工程”讓老顧放心了,無名女烈士墓即將遷進市烈士陵園。
金壇市指前鎮(zhèn)民政辦主任張愛生向記者介紹,今年,金壇的“慰烈工程”準備將金壇農(nóng)村散葬的烈士墓全部遷到烈士陵園安葬。而這名無名女烈士沒有親屬,所以政府就征求了守護人顧鎖保的意見!袄项櫬犝f,女烈士墓遷到烈士陵園后,會有更多的人來祭掃時,立即就答應了。”張愛生說,“今年大寒的時候,我們會按照傳統(tǒng)風俗習慣動土遷墳!
顧鎖保表示,盡管女烈士墓遷走了,但只要自己能動,每年清明他都會帶上自己的子女到烈士陵園去祭奠,以告慰烈士在天之靈。
女烈士未留下任何資料
昨日,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館長張燕告訴記者,無名女烈士犧牲于1942年,從年限上來看,應該是屬于新四軍六師十六旅。張館長介紹,1940年,陳毅和粟裕離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之后,羅忠毅和廖海濤在溧陽、金壇等地留守,領導六師十六旅。
不過,張館長認為,這位女烈士也可能是在地方上從事民運工作,那就屬于地方黨政組織。
張館長介紹,由于這名女烈士沒有留下姓名,所以新四軍紀念館內(nèi),也沒有任何關于這位女烈士的資料。
|